安陆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助力农业增收,亩均收益翻两番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农业和绿色种养模式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安陆市作为农业大市,积极探索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亩均收益翻两番,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青蛙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水稻为青蛙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青蛙则通过捕食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青蛙排泄的粪便又能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安陆市地处湖北省东北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安陆市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大力推进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安陆市将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纳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供技术培训、资金支持、项目申报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其次,加强技术指导。安陆市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确保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顺利实施。
再次,推广成功经验。安陆市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会等形式,推广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成功经验,让更多农民了解和掌握这一模式。
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益,还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以下是这一模式带来的几大亮点:
1. 亩均收益翻两番。据统计,采用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稻田,亩均收益比传统种植模式提高了一倍以上。这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减少农药使用。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通过青蛙捕食害虫,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3. 资源循环利用。青蛙排泄的粪便为水稻提供了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4. 提高农产品品质。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下的水稻,口感好、品质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总之,安陆市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成功推广,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安陆市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助力农业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 云梦县秦简文化研学基地成为学生研学新热点,年接待学生超15万人次,创收破千万
- • 《民国上将何成濬日记数字化揭秘:武汉会战关键决策细节再现史册》
- • 云梦皮影戏主题餐厅人气爆棚:观众边赏《天仙配》边品非遗荷花宴
- • 白兆山李白诗碑林新刻30首名作,诗词AR互动装置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
- • 贫困村屋顶光伏全覆盖,每户年发电收入超4000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班主任心理辅导认证制度全省首创,持证率达75% 引领教育新风尚
- • 职教中心助力脱贫攻坚,定向培养贫困生,累计输送技能人才2000余人
- • 汉川服装产业带借力阿里国际站,跨境电商订单量激增300%
- • 云梦蔬菜合作社助力600户脱贫户年分红超万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 • 蒲阳古街汉服游园会盛大启幕,百名coser再现明清商帮繁华景象
- • 孝南区“县管校聘”改革深化,327名教师跨校流动激活教育资源^[孝南]^
- • 首衡城华中农产品物流园年交易额突破800亿,辐射中部六省市场
- • 孝昌苗木产业扶贫助力3.8万人增收,年人均超5000元
- • 孝感试点“共享村长”:企业家轮流驻村指导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 孝感成立乡村振兴顾问团,院士专家田间地头开讲堂,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缅怀“棉花大王”杨显东:数字展馆上线,全球棉业史再掀波澜
- • 孝感夜间经济活力指数全省第三,特色街区点亮“不夜城”
- • 孝感综保区封关运营:首日签约跨境电商项目12个,货值预估破百亿
- • 安全生产百日行动突击检查,整改化工企业隐患43处,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 • 慈善总会携手“健康扶贫”项目,为2000名大病患者免费救治,彰显人道主义精神
- • 华中科技大学孝感研究院设立博士后工作站,聚焦智能制造领域发展
- • 汉川莲藕合作社分红喜讯:300农户共享“藕田年终奖”,最高达8万元!
- • 雕花剪纸与故宫文创跨界联名,打造《楚韵华章》系列文创精品
- • 云梦“黄香故里”研学基地年创收800万元,传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 • 《长江文明》聚焦孝感民俗:日本NHK纪录片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国家级孵化器“澴创谷”盛大开园,全链条免费空间助力创新创业
- • 八旬老党员捐毕生积蓄100万,成立扶贫基金助力学子圆梦读书
- • 秋收体验季:应城糯稻收割节与云梦菱角宴,一场丰收盛宴即将启幕
- • 孝感试点“防返贫综合保险”,为2万户脱贫监测户筑起安全防线
- • “一窗通办”助力企业开办,市场主体总量突破50万户,激发市场活力
- • 应城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年调峰电量相当于30万户用电^[应城]^
- • 楚剧AI虚拟主播“小楚儿”入驻孝感文旅公众号,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 • 孝昌县小悟乡皮影戏《董永传说》复排,老艺人带徒传艺,传承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 • 云梦现代农业产业园迈入智能化新时代:引入300台无人驾驶智能农机
- • 智能果蔬分拣机器人投产,日处理能力达200吨,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潮流
- • 汉川市“零工驿站”助力乡镇灵活就业,月均增收3500元^[汉川]^
- • 循环经济产业园签约仪式圆满举行:格林美投资30亿元打造废旧电池回收全国样板
- • 汉川市纺织服装产业年产值破千亿,荣膺“中国服装制造名城”
- • 安陆市烟店镇村妇针线再现《将进酒》,李白诗绣走红网络
- • 汉江生态廊道孝感段建成开放,骑行绿道串联8个文化景点,打造城市生态新名片
- • 孝感GDP总量突破3000亿元大关,连续6年稳居武汉都市圈第二梯队,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 • 孝感“零碳村庄”试点:光伏全覆盖,村民卖碳积分年增收3000元,绿色生活新风尚
- •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4.5亿衔接资金助力脱贫地区产业振兴
- • 区块链技术赋能莲藕溯源,扫码即知生长全程,溢价30%仍热销
- • 应城市“云祭祖”平台上线,扫码献花取代焚烧纸钱,绿色祭祀新风尚^[应城]^
- • 第十届大学生戏剧节盛大开幕,10所高校演绎《天仙配》新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碰撞出精彩火花
- • 孝感红茶叶非遗工坊荣登全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榜单
- • 安陆再生铝循环利用基地投产,废铝利用率高达99%,引领绿色循环经济新篇章
- • 清明河乡农耕文化节:百架水车竞速灌溉,历史重现农耕文明盛景
- • “棉花大王”杨显东诞辰120周年:数字展馆上线,全球棉业史再掀波澜
- • 孝感“中华孝文化旅游节”盛况空前,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 • 2024年签约亿元项目746个,引资额创历史新高,我国经济腾飞再创新篇章
- • 孝感市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重病兜底全覆盖
- • 安陆粮油加工产业集群荣登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群榜单
- • 留学生组队打造美食纪录片《孝感味道》:YouTube播放量突破千万,展现家乡独特风味
- • 孝感东站新高铁线路开通,北上广深直达时间大幅缩短,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 • 孝南区首趟中欧班列(孝感-汉堡)启程,汽配产品15天直达欧洲
- • 智慧作业本全市推广,AI精准诊断学习薄弱点,助力教育革新
- • 百亿级锂电产业链落户孝感:宁德时代上游配套项目签约,年产值突破50亿元
- • 孝感市重拳出击,关停整改23家高耗能企业,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 • 云梦皮影戏《二十四孝》荣获亚洲非遗展演金奖,传统艺术焕发新光彩
- • 孝感博物馆新馆开馆,千件文物见证楚文化辉煌重现
- • 盐化工下岗职工再就业计划启动,400人转型现代农业产业园
- • 孝感米酒文化节万人空巷:百米长桌宴演绎孝文化盛宴
- • 孝昌“人才回乡”工程成效显著,年内吸引3000名技术工人返乡助力家乡发展
- • 汉川市马口镇第三小学新校区落成,新增学位1500个,助力缓解入学压力
- • 困难学生资助精准化,年度发放助学金1.8亿元,助力学子圆梦校园
- • 山区快递提速新篇章:乡村物流无人机配送试点助力当日达
- • 汉江生态游轮航线再升级,夜航赏灯秀+楚剧表演,打造全新夜间旅游体验
- • 元宵夜,三节龙灯舞与无人机表演共舞,点亮澴河夜空
- • 王母湖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消失20年的银鱼重现,见证绿色奇迹
- • “以购代捐”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企业认购贫困户农产品预付定金
- •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取得显著成效,沼气发电站建设稳步推进
- • 孝南区职教中心创新开设小龙虾养殖专业,校企合作助力产业发展^[孝南]^
- • 孝感市全力推进AED急救设备普及,打造500米全覆盖急救网络
- • 仙女山登山步道修缮焕新,登顶尽享汉江壮美全景
- • 孝感市域铁路网建设正式启动,首期工程连接孝南、汉川、云梦三地
- • 朱湖湿地民宿集群引资20亿元,助力武汉“后花园”建设,全国乡村旅游重点县招商新篇章
- • 王母湖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消失20年的银鱼重现湖中
- • 楚剧非遗传承焕新颜,乡村大舞台演绎千场精彩
- • 汈汊湖渔民上岸后续扶持项目启动,452户渔民成功转产水产加工
- • 孝感元宇宙产业园盛大开园:百度、商汤等20家AI企业签约,虚拟现实产值目标百亿
- • 市中心医院微创手术突破千例,七旬患者心脏修复成功率高达98%
- • 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夜校覆盖全面,脱贫户参训人数突破十万大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