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日报推出脱贫攻坚成果专题报道聚焦大别山老区十年变迁
清晨的阳光洒在大悟县的田野上,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村民老王正操作着新购置的收割机忙碌着。十年前,这里还是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典型缩影,如今却成了湖北省巩固脱贫成果的示范窗口。过去十年,大别山革命老区以“弱鸟先飞”的韧劲,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脱贫之路,而孝感市大悟县正是这场变革的鲜活注脚。
从“贫困样本”到“发展标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跨越
大别山片区曾因“老少边穷”的标签被称作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这里集革命老区、粮食主产区和生态脆弱区于一体,2011年时,片区贫困人口密度居全国连片特困地区之首。然而,十年间,变化悄然发生。据统计,仅安徽大别山老区的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幅就达8.73%,其中金寨县、叶集区等地的增速尤为显著。
在孝感大悟县,这种变化更为直观。过去泥泞的村道被宽阔的柏油路取代,光纤网络覆盖到每个行政村,卫生室和学校成为标配。“以前看病要翻两座山,现在步行10分钟就能到镇卫生院。”一位村民的感慨,道出了公共服务补短板的成效。国家发改委调研组的报告显示,大别山老区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双轮驱动,让脱贫成果真正惠及民生。
产业造血:绿色经济激活乡村生命力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大别山老区依托山水资源,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孝感,茶产业、生态旅游和光伏发电构成三大支柱产业。以茶叶为例,大悟县的高山有机茶通过电商平台远销海外,年产值较十年前增长近5倍,带动数千农户户均增收超万元。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人”的故事背后,是发展模式的创新。老区摒弃“输血式扶贫”,转而探索“合作社+农户+品牌”的产业链模式。例如,金寨县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让贫困户年均收入突破2万元。中国老促会的调研指出,这种“产业振兴+就业增收”的组合拳,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引擎。
人与土地的共生:重构乡村发展逻辑
乡村转型的核心是“人业地”的协同进化。研究显示,2011—2019年间,大别山片区的“业”(产业)和“地”(土地利用)转型指数持续上升,但“人”的转型——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仍是挑战。对此,老区打出“红色旅游+技能培训”牌:六安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研学经济,孝感开设家政、电商等培训班,让留守妇女和老人也能搭上致富快车。
大悟县新城镇的“乡村振兴学堂”就是典型。这里每周开设农业技术课,学员中不乏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过去觉得种地没出路,现在学会直播卖货,自家红薯干成了网红产品。”一位90后农户的话,折射出老区人口从“流失”到“回流”的转变。
未来之路:如何破解“隐形贫困”难题?
尽管成绩显著,挑战依然存在。安徽大别山老区的研究表明,教育医疗短板和县域经济薄弱仍是制约因素。例如,部分脱贫户因大病或子女教育支出返贫的风险未完全消除。对此,三省各地市正推动“防返贫保险”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创新举措,筑牢脱贫成果的“防火墙”。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大别山老区的十年变迁如同一场“马拉松”。从脱贫攻坚的“冲刺”到乡村振兴的“耐力跑”,孝感与大别山兄弟市县一道,正以“生态底色”描绘“共富画卷”。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所言:“老区的精神是‘苦干不苦熬’,未来的路,我们既要守住成果,更要闯出新局。”
- • 慈善总会携手“光明扶贫”项目,免费白内障手术惠及千名患者,重燃生活希望之光
- • 孝感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助力家长破解“接送难”难题
- • 孝南朱湖糯米荣膺欧盟地理标志认证,出口订单激增5倍,助力乡村振兴
- • “矿区工业记忆展开展:老照片与VR技术共绘“盐都辉煌””
- • 《楚剧宗师沈云陔影像资料修复,4K技术重现《四下河南》经典,传承楚剧瑰宝再放光彩》
- • 楚文化研究院重磅发布《孝德文化当代转化白皮书》 探讨传统孝德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 • 汉江生态廊道孝感段建成开放,骑行绿道串联8个文化景点,畅游生态与文化之旅
- • 孝昌县试点“周末公益课堂”:千名大学生志愿者结对帮扶,温暖童心
- • 孝感试点“防返贫综合保险”,守护脱贫监测户2万户的幸福生活
- • 两院院士馆孝感厅盛大开放,12位孝感籍院士成就集中展示
- • 沃尔玛华中供应链基地落户湖北河南,智能仓储中心助力200家门店高效运营
- • 汤池温泉古疗养体系: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养生瑰宝
- • 北宋名相范仲淹孝感治水碑刻重见天日,解码江汉水利史
- • 孝南区肖港镇“开秧门”祭神农,传承农耕文明祈丰收
- • 安陆市银杏产业链延伸:生物制药企业提取黄酮素出口日韩,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曲阳河湿地观鸟季盛大开启,黑鹳、白琵鹭等珍禽观测指南
- • 孝感市实施“人才十条”政策,三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超5000人
- • 孝感至武汉干线物流氢能重卡示范线启动,零排放时代正式开启
- • 消费扶贫智能柜助力社区发展,农副产品月均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 • 应城糯稻深加工产业园投产,华中最大米酒原料基地崛起
- • 孝感米酒产业年产值破百亿,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 • 汤池温泉度假区引入地热发电项目,绿色能源助力全镇可持续发展
- • 孝感反诈APP助力平安建设,覆盖率全省第一,电诈案件同比下降60%
- • 孝感市发起“新二十四孝”标准征集,百万网民热议新时代孝道新风尚
- • 汉川市纺织产业园“校中厂”投产,职校生月均实习收入突破4000元^[汉川]^
- • 孝南区朱湖农场农村污水管网全覆盖,3万村民告别“污水横流”时代
- • 王母湖生态渔场华丽转身,退渔还湖助力渔民转产民宿年入10万
- • 千人同唱《十送红军》,宣化店红色民歌快闪活动激情上演
- • 孝感动力电池产能跃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聚效应显著
- • 大悟县高店乡库区移民村华丽转身,生态农庄分红喜人^[大悟]^
- • 大悟县宣化店镇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正式投用,千人共赴革命传统教育之旅
- • 古泽云梦国家湿地公园现明代水利碑刻群,历史瑰宝重现世间
- • 宏宜科技40万吨合成氨项目:引领化工产业绿色转型的新篇章
- • 云梦“黄香故里”打造全国首个孝廉文化主题民宿集群,传承中华美德
- • 澴川书屋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30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民阅读指数全省第一
- • 孝感农田碳汇交易试点启动,首单交易额突破800万元,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 • 大悟县开行“求知专线”,42辆校车助力山区学生圆梦校园
- • 武汉都市圈科教资源共建共享,孝感承接20项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区域发展
- • 《府河国家湿地公园观鸟指南:高清图谱助你识别珍稀鸟类,探索自然之美》
- • 大悟县爱心校车全域覆盖,83条线路保障山区学生安全上学
- • 孝感“一村一品”战略结硕果:50个特色产业村年产值突破20亿
- • 应城石膏矿转型扶贫产业园:助力贫困劳动力就业,共建美好未来
- • 湖北家庭农场蓬勃发展,省级示范数突破1.2万家,领跑全国
- • 暴雨中消防员用澡盆转移婴儿,暖心照片获千万转发,传递人间大爱
- • 汉川仙桃携手共建江汉纺织产业带,联合制定功能性面料标准
- •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贯通,千万亩耕地灌溉保障再升级
- • 孝感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破解家长“接送难”难题,助力教育改革
- • 台湾诗人管管作品研讨会在孝举行,手植“乡愁竹”成景点
- • 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全覆盖,扫码即可查询每分钱去向
- • 汤池温泉旅游扶贫,农家乐蓬勃发展,户均年收入突破8万元
- • 汉川市创新举措,首设“教育质量进步奖”,10所薄弱学校获百万激励资金
- • 《槐荫记》数字修复版荣登国家非遗影像库,楚剧传承再添新篇章
- • “中国纸都”恒安、维达等20家纸企携手共建百亿级智能造纸集群
- • 校园安防“四个100%”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守护学子安全新篇章
- • “云梦试点‘互联网+村医’,助力贫困患者远程问诊三甲专家”
- • 应城市杨河镇开启“零碳乡村”新篇章:屋顶光伏覆盖率达80%,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
- • 大悟红叶节引入区块链数字藏品,发售即秒罄,创新营销模式引领潮流
- • 孝昌县周巷镇茶叶出口额破亿,欧盟有机认证基地扩至3万亩,绿色产业再攀高峰^[孝昌]^
- • 王母湖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消失20年的银鱼重现湖中
- • 县医院远程医疗中心启用,三甲医院专家“云问诊”常态化助力基层医疗服务升级
- • 汉北河流域全域推广生态种养,化肥农药使用量连降三年,绿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 • “防近视工程助力10万学生,升级护眼照明设备,点亮光明未来”
- • 孝感加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文化走廊”:携手联合申遗楚文化
- • 应城市蒲阳谜语大赛千人参与,方言谐音灯谜难倒观众,传统民俗魅力四射
- • “十四五”收官之年冲刺:孝感GDP目标锁定3500亿元,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应城市化工职教联盟成立,校企合作共育技术人才^[应城]^
- • 徐海东将军孙女慷慨捐赠革命文物,1947年战地日记本见证历史荣光
- • 汉川“稻虾共作”模式荣获国家级认证,亩均增收3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云梦秦简荣登“国家宝藏”特展,数字复原技术重现战国竹简风采
- • 全国首座农业元宇宙实验室落户孝感,开启虚拟农场对接实体生产新篇章
- • 孝昌县“孝行故事会”开讲,村民用土话演绎董永传说,传承孝道文化
- • 楚风十二花神巡游引爆流量,孝感文旅抖音话题播放量破亿,孝感魅力再掀热潮
- • 汉川市职校教师赴德国研修,创新“双元制”教学标准,助力职业教育发展^[汉川]^
- • 汉川荷月文化节:农旅融合新引擎,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
- • 孝感市全面实施防返贫保险,大病最高赔付30万元,筑牢民生保障防线
- • 孝感乡村自驾环线发布,畅游7县区“最美乡间公路”
- • 云梦县秦简文化进校园,学生复刻作品荣获省级非遗展金奖
- • 新城镇红色研学基地挂牌,穿红军装、吃“忆苦饭”成亮点
- • 孝感设立10亿元“新质生产力培育基金”,助力硬核科技企业腾飞
- • 仙女山登山步道修缮完成,登顶俯瞰汉江全景,感受自然之美
- • 孝昌县“银龄讲学”计划启动,退休特级教师月补6000元助力乡村教育
- • 安油茶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 • 刘华清故居陈列馆焕新升级,航母模型展区与AR技术共展海军建设辉煌成就
- • 汉川市回龙镇“送瘟神”仪式引争议,民俗学者呼吁科学引导^[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