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米酒非遗工坊助力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月入5000元
孝感,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近年来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其中,孝感米酒非遗工坊的成立,不仅为当地留守妇女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更让她们实现了月入5000元的收入目标。
孝感米酒,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孝感人民对传统酿酒工艺的尊重和传承。然而,在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的碰撞中,如何让这项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了摆在孝感人民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孝感市决定将非遗工坊作为突破口,通过创新模式,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同时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孝感米酒非遗工坊的成立,让留守妇女看到了希望。工坊负责人介绍,工坊以传统米酒酿造工艺为核心,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在这里,留守妇女们可以学习到专业的酿酒技术,成为米酒生产的行家里手。
“以前在家里,除了照顾孩子就是做家务,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现在在工坊上班,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真是太好了。”一位名叫王丽的留守妇女激动地说。在工坊里,像王丽这样的留守妇女还有很多。她们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实现了从家庭主妇到职业女性的转变。
据了解,孝感米酒非遗工坊的员工中,留守妇女占比超过70%。她们在工坊里从事原粮筛选、蒸煮、发酵、蒸馏、陈酿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经过培训,这些留守妇女的月收入普遍达到5000元左右,有的甚至更高。
孝感米酒非遗工坊的成功,不仅让留守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工坊生产的米酒远销全国各地,成为孝感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工坊还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米酒酿造技术的研发,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此外,孝感米酒非遗工坊还致力于打造“孝感米酒”品牌,通过参加各类展会、举办品鉴活动等方式,提升孝感米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工坊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品质,让孝感米酒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总之,孝感米酒非遗工坊的成立,为留守妇女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让她们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独立。这不仅是对留守妇女的关爱,更是对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孝感米酒非遗工坊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更多留守妇女创造美好的生活。
- • 孝感“三孝”文化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千年文献资源库助力文化传承
- • 大悟县宣化中学引入“智慧食堂”,刷脸就餐杜绝浪费,引领校园餐饮新风尚
- • 董永公园七夕文化节盛大启幕,千人共演《天仙配》实景剧,浪漫上演千古佳话
- • 孝感首设“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专项基金,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董永公园七夕文化节盛大启幕,千人共演《天仙配》实景剧,浪漫氛围弥漫古城
- • 孝感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插秧比赛、稻田音乐会引万人共襄盛举
- • 门板湾遗址揭示史前水利系统,实证长江中游文明起源
- • 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成立,快递外卖员将享免费体检福利
- • 汉川荷月糕重现宫廷秘方:百年老字号日销万盒成中秋爆款
- • 留守妇女巧用抖音直播卖麻糖,日销量突破万单,成为致富新榜样
- • “社区时间银行助力互助养老模式,存服务时长兑换照护服务”
- • 2023年度本土民宿TOP10榜单:湖景木屋与窑洞客栈任选,带你领略独特风情
- • 大悟红叶节盛大开幕,热气球观光与3D光影秀共绘秋日美景
- • 宏宜科技40万吨合成氨项目:引领化工产业绿色转型的新篇章
- • 应城一中建成全省首个中学量子科普实验室,开启量子科学教育新篇章
- • 冬日暖阳下的老澴河年货大集:非遗美食一站式采购盛宴
- • 孝感高新区签约百亿新能源项目,华中锂电池产业基地崛起在望
- • 应城荆州石化产业协同,共筑长江中游化工新材料基地新篇章
- • 光伏扶贫电站年分红800万元,助力4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 • 我国脱贫攻坚成果显著:脱贫人口医保参保率100%,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至30种
- • “红色管家”服务队情系百村,代缴代办助力留守老人破解生活难题
- • 孝感米酒文化节万人空巷:百米长桌宴展现孝文化盛宴
- • 华中科技大学孝感研究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共筑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研发新篇章
- • 孝南区朱湖糯米酒封坛大典:百户农家共展古法酿制技艺^[孝南]^
- • 《论语类考》:明代大儒陈士元的文化瑰宝入选“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 • “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助力项目提速,缩短项目周期60天
- • “红色管家”服务队:扎根百村,助力留守老人破解生活难题
- • 湖北孝感50亿元专项基金助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首支县域产业基金成立
- • 澴河沿岸生态补偿金到户,千名贫困村民领到“绿色工资”
- • 孝感发布“外资十条”: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最高返还地方留存税收90%,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 跨境电商首单落地,汉川莲藕直通纽约唐人街,开启绿色食品新篇章
- • 孝感市农村电商交易额突破50亿元,农产品“触网”拓宽销路助力乡村振兴
- • 云梦县“千人打连厢”大赛创纪录,非遗舞蹈焕发新生^[云梦]^
- • 云梦职校开设“扶贫专班”,助力贫困生迈向名企就业新篇章
- • 消费扶贫智能柜助力乡村振兴,月均助销农货500万元
- • 元宇宙技术首次应用于孝感高中历史课堂,开启历史教学新篇章
- • 鄂港澳经贸会孝感签约文旅项目,港资注入60亿元助力孝感文旅产业发展
- • “以吃助农”:公益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一碗鱼面传递爱心与希望
- • 双峰山星空露营基地盛大开放,观星台+篝火晚会玩法全解析
- • 孝感携手欧洲技术,打造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 • 孝感乡村亲子游TOP5推荐:体验采摘乐趣,感受非遗魅力,邂逅萌宠乐园
- • 元宵灯会预告:老澴河十里灯河即将点亮,璀璨夜景邀您共赏
- • 孝感古墓群DNA检测揭示:三国名将或源出本地豪族,历史之谜终揭晓
- • 安陆市孛畈镇石敢当习俗复兴:村民门头嵌石刻字辟邪,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安陆]^
- • 大悟县丰店镇红色民宿集群盛大开业,革命后代深情讲述“将军村”故事
- • 安陆市职教园区二期盛大开工,助力培养5000名智能制造技术工人
- • 大悟县建成全国首座智慧型高山风电运维基地,引领绿色能源发展新篇章
- • 汉川河蟹美食季盛大启幕,“蟹黄汤包”等十大创新菜榜单揭晓
- • 孝感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三年计划超额完成,助力1.6万户家庭共享美好生活
- • 孝感乡村振兴学院助力职业农民培训,三年培养超2万人次
- • 山村小学远程双师课堂全覆盖,名师连线支教惠及万人
- • 孝感东站新增旅游专线,畅游双峰山、天紫湖景区,尽享美好时光
- • “民间收藏家联展:孝感记忆,千件老物件见证百年变迁”
- • 孝感设立10亿元“新质生产力培育基金”,助力硬核科技企业腾飞
- • 社区团购直采基地签约农户超5万户,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汤池温泉度假区引入地热发电项目,绿色能源助力全镇可持续发展
- • 职业教育中心助力脱贫攻坚,定向培养贫困生,输送技能人才3000人
- • 孝感首条米酒自动化生产线投产,产能提升5倍仍保留古法风味
- • 董永美食街华丽升级,省级标准化夜市再展风采,商户免租政策延续三年助力发展
- • 孝感乡村5G直播间矩阵建成,百名农民主播月销农产品千万,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孝感汉江大桥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助力两岸交通压力缓解
- • 央企保障房项目启动:中建三局承建10万套人才公寓,租金低于市场价40%
- • 孝昌县小悟乡“快递进村”工程成功落地,42个行政村设立物流服务站^[孝昌]^
- • 村级综合服务社升级,打造社保缴费、快递收发“一站办”便民新模式
- •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贯通,千万亩耕地灌溉获保障,助力农业发展
- • 安陆市烟店镇“乡村振兴博士站”挂牌,8名高校专家助力乡村振兴^[安陆]^
- • 乡村振兴战略再发力,夜校覆盖助力脱贫户超10万人次
- • 征地新标准:区片综合地价49500元/亩,补偿费构成与计算逻辑全解析
- • 安陆市王义贞镇冬至打糍粑,木槌石臼唤回传统年味
- • 华为云华中算力中心落户孝感:开启中部地区“东数西算”新时代
- • 孝感美食之旅:农家乐集群助力扶贫,年接待游客超百万
- • 立体糖龙人惊艳亮相云梦景区,糖画非遗传承人日均创作百件作品
- • 孝南朱湖糯米:“企业+农户”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订单收购价高于市场10%
- • 《天仙配新传》全国首部沉浸式孝文化实景剧常驻董永村演出,传承孝道文化新篇章
- • 应城市“名师工作室”助力教育均衡发展,覆盖全部乡镇,带教青年教师超800人
- • 应城市杨河镇“牛王节”复活,耕牛披红吃糯米糍粑,传承农耕文化魅力^[应城]^
- • 长江埠街道试点“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成8个社区食堂,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 • 物理学家田长霖国际学术研讨会永久会址落户孝感,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
- • 孝感首台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下线,效率提升50%,引领智能制造新篇章
- • 光伏扶贫助力,贫困户住进“光伏房”,屋顶发电年赚3000元
- • 孝感市启动党纪学习教育“银发先锋”行动,千名老党员进社区宣讲
- • 孝感中华孝文化旅游节盛况空前,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 • 首衡城冷链物流中心荣获国家骨干冷链基地称号,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
- • 孝南朱湖糯米“企业+农户”模式:订单收购价高于市场10%,助力乡村振兴




